房天下 >资讯中心 > 城建 > 正文

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升级的"济宁模式"

济宁日报  2015-12-10 00:30

[摘要] 继2013年投资20亿美元的美国惠普项目落户以来,美国甲骨文、中兴通讯、中科智造、软通动力、大唐高鸿等一批国际知名IT企业集群式落户,信息产业每年以40%以上的速度爆发式增长,形成了IT信息软件、LED、光通信等产业集群。

编者按:近年来,济宁主动顺应发展趋势、积极抢抓机遇,把信息产业作为牵动转型发展的战略抓手,举全市之力发展以信息产业为重点的新兴产业,以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提升产业层次,制定了信息产业扶持政策,大力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信息产业实现了高端起步、跨越发展。继2013年投资20亿美元的美国惠普项目落户以来,美国甲骨文、中兴通讯、中科智造、软通动力、大唐高鸿等一批国际知名IT企业集群式落户,信息产业每年以40%以上的速度爆发式增长,形成了IT信息软件、LED、光通信等产业集群。目前,济宁正抢抓省里支持我市信息产业发展等系列重大机遇,全力放大惠普、甲骨文效应,全力打造千亿规模的信息产业“新硅谷”,加快建设山东西部科学发展高地和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日前,《中国工业评论》发文对我市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工作进行了报道,现转发如下,以飨读者。

在中国经济步入发展“新常态”的时代背景下,不少资源型城市陷入了经济低迷的恶性循环中。投资结构不合理、产业链延伸长度不够导致资源开发与城市发展脱节、区域协调和合作机制不健全、缺乏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统一协调及完善的综合性服务体系等问题,困扰着曾经拥有傲人资源优势的“天之骄城”。它们大多感受到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迫切压力,却往往调整无门、升级无路,即使找到了门径,也要经受“伤筋动骨”的转型巨痛。与这样的情形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地处山东省西南部的济宁市,作为重要的煤炭能源基地和大型煤化工产业基地,可谓典型的资源型城市,自“十二五”以来,工业转型升级成果斐然,近年更把信息产业作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先导性、引领性产业来培育。2014年济宁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增幅达44.6%,今年以来发展更为快速,特别是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上半年增幅同比达到203.7%。除装备制造业外,信息产业和“两化融合”产业业已发展成为济宁经济的第二支。通过不懈努力,济宁由煤炭资源型城市向先进制造、信息产业转型已经取得了初步成功,造就了区域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济宁模式”。

产业结构升级 济宁模式

得天独厚,未雨绸缪

济宁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和儒家文化发源地。儒家诸圣孔子、孟子、颜回、曾参的故乡就位于这片总面积为1.1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文化济宁”可谓源远流长。京杭大运河贯穿济宁,自元代开始,管理大运河的高衙门就设在济宁,作为农业社会国家运输动脉的管理中枢,“运河之都”名不虚传。

除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旅游资源、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外,大自然孕育的丰富矿藏更给这方土地带来了繁荣和发展的契机。

济宁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和探明储量的矿产有70多种,以煤为主,稀土也很可观。经勘探预测,济宁市含煤面积3400平方公里,占济宁市总面积的35%。济宁市煤炭储量260亿吨,占山东省的50%以上,为重点开发的八大煤炭基地之一。到2013年底,济宁探明剩余可采储量为24.78亿吨,显然还处在资源鼎盛期无疑。根据测算,保持现有8000万吨/年的开采水平不变,忽略勘探发现新矿源、技术进步促进“难采矿”的开采等因素不计,济宁煤炭经济至少还可再维持22年的稳定生产局面。

然而,放眼乃至全球,越来越多资源型城市开始经历资源枯竭、“矿尽城衰”之痛。尽管济宁眼下还不会出现如此危机,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何改变“靠煤吃煤”的单一经济形态,成为济宁必须提前面对的问题。

结合济宁的产业基础和优势,济宁提出要抛开“煤炭情结”,克服“路径依赖”。自“十二五”以来,济宁主动出击,积极探索转型道路,确立了“工业强市”的战略定位,把工业作为两大“突破重点”之一,使得工业经济成为济宁转型探索的主战场。

转型发展,打造工业经济升级版

众所周知,无论古今中外,城市的存在和发展无不是以资源的占有和开发为先导的。无论是矿产、水源、港口、集市,无论是自然资源还是人文资源,城市的兴衰都与它们息息相关。

因此,一言以蔽之,经济转型就是转变旧资源开发方式及发现和开发新资源,在这一过程中,新资源必须足以支撑整个城市的现有规模与未来发展。

长期以来,煤炭行业在济宁一家独大,一度占据了济宁市经济的半壁江山,其占济宁市工业产业的利税、利润比重曾超过60%。居安思危,为了避免将来由于资源耗竭而产生经济停滞,避免建筑在煤炭产业之上的其他产业成为“无米之炊”,避免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的路径依赖,防止发生区位性衰退,济宁确定在煤炭资源仍很丰富的时候主动出击,适时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的产业部门,形成新的支产业,从而保持区域优势。

济宁举全市之力,毫不迟疑大抓工业、突破工业,毫不松懈地转方式、调结构,先后出台打造工业经济升级版及十大制造业升级三年行动计划,深入推进“1351”十大产业“千百亿培植工程”,对三五年内能够形成千亿级、五百亿级、三百亿级和百亿级的产业进行集中培育,着力构建以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基础、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集中培育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化工、橡胶、食品、医药、纺织服装、造纸、新能源、新信息十大产业。通过不懈努力,济宁已建成机械制造、生物技术、纺织新材料、专用汽车、光电特色产业5家产业基地,拥有省级以上工业园区15个。济宁依托园区发展,已建成产业集群22个,形成了新能源、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等特色鲜明的骨干产业集群,产业集聚效应凸显,强企群体不断壮大。5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和70余家国内500强企业落户济宁,山东推土机、中国重汽、吉利汽车在济宁的土地上成长起来,装备制造业成为济宁又一大产业。

2014年,济宁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1.7%,完成主营业务收入6000亿元、利税571亿元。济宁初步走出了一条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新路。正是由于济宁在产业布局上的未雨绸缪,在近年来煤炭量价齐跌的不利影响下,济宁市不仅没有像大多数资源型城市一样出现经济低迷的情况,反而依然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五年时间实现了全市经济总量翻一番,平均年增长速度达到10%以上。其中,先进制造业超过煤电产业占据主导地位;高新技术产业增速超过工业增速。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本文导航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