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楼市整体萎靡的境况下,难受的除了房企还有 。过去一年中,全国总体土地出让金同比下降了近三成。不过,一线城市去年卖地收入则高达5068亿元,为仅次于2013年的历史第二高。在库存高企、市场风险加大的背景下,房企更愿意选择相对保险的一线城市拿地,土地市场分化加剧。
去库存仍是今年大势
随着“930”房贷新政、央行降息等利好政策的出台,楼市在去年四季度开始回暖。中指研究院的数据显示,11月成交量年内首次同比增长,12月随着房企冲刺年度目标,成交量同环比上涨。
其中,一线城市12月的成交面积环比增长为36%,同比亦回升52%。环比涨幅北京大,为48.17%,同比涨幅则深圳大,达到156.25%。二线代表城市成交面积环比上涨18%,较上月增幅有所加大,同比亦上涨9%。
尽管四季度成交量回暖,但难挽全年楼市下行的趋势。2014年楼市总体成交量较2013年下降10.36%。其中,一线城市楼市总体成交量相比2013年下降15.36%,二线城市楼市总体成交量同比下降6.99%
价格方面,据中房指数系统百城价格指数对100个城市新建住宅的全样本调查数据,2014年12月,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平均价格为10542元/平方米,环比下跌0.44%,为连续第8个月下跌,跌幅扩大0.06个百分点。
中指研究院分析认为,2015年市场仍面临高库存压力,消化库存仍是市场主基调,房价仍存下行压力。基于各地去化压力的差异,未来不同城市价格走势将继续呈现分化。一线城市和少数二线城市对政策反应敏感,潜在需求旺盛,房价仍面临一定的上涨压力;多数二线城市将相对平稳;大多数三、四线城市需求透支,库存压力大,未来房价将继续下行。
延伸阅读:
白银楼市难见大涨大跌 限购政策有望全面退出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