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资讯中心 > 专访 > 正文

邹城努力打造信息产业 发展"样板城"

济宁日报  2015-10-06 08:10

[摘要] 作为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邹城市长期依靠煤电为主导产业拉动地方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同时

众所周知在当下经济形势日趋复杂,产能过剩、经济下滑的严峻形势下,经济转型升级已经迫在眉睫。那么作为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邹城市长期依靠煤电为主导产业拉动地方经济发展,在产生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环境与禁锢问题。“一煤独大”的格局,使得传统产业占比偏重,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则表现不足,给城市转型升级和地方经济结构调整带来诸多阻力。

这种资源型城市要想转型,谋求长远发展,那么未来的出路在哪里?对此,邹城市委、市政府做了长期、大量深入思考,在认真分析把握当前经济形势和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将目光定位在大力发展信息产业上,这一思路与济宁市把信息产业作为转型升级突破口,打造千亿“新硅谷”目标的提出不谋而合。在全市掀起发展信息产业新浪潮的浓厚氛围下,邹城审时度势,抢抓机遇,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高点规划为引领,以基础先行为支撑,大力实施信息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强政策引导、突出科技支撑、强化要素保障,强力推进信息产业跨越发展。同时,借力济宁建设省级信息技术产业基地这一巨大契机,将突破信息产业发展作为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促转型的重大战略举措,举全市之力深入推进。1至7月,邹城市完成信息产业规模总量3.38亿元、同比增长2421.6%。截至8月份,规模以上信息制造企业达到11 家,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6家;在建电子信息产业项目4个,拟建项目1个。

首先是坚持政策引导,强化保障措施。针对信息产业发展,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领导先后多次作出批示,将信息产业作为邹城市重点扶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扶持政策、引导资金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和特殊政策倾斜。目前,邹城市经信局正组织起草推动全市信息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支持、培育示范企业发展,加强信息产业配套体系建设的各项工作也正紧锣密鼓推进。同时在组织保障、人才保障和金融保障等三个方面强化保障措施。一是强化组织保障。首先成立由邹城市委副书记、市长任组长的创新驱动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负责全市科技创新和信息产业发展。其次制定出台了《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经济转型发展的若干意见》,从产业发展、平台建设、机制创新、资金奖励等方面全方位加大支持力度,并将创新驱动发展和信息产业培育等指标纳入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体系,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积极性,形成信息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二是强化人才保障。把人才作为推动信息产业发展的资源,一方面抓好高端人才引进,注重用产业、项目集聚人才,依托现有科技平台和信息技术企业,大力引进一批高层次创新人才和团队。目前已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专家9人、“泰山学者”4人; 另一方面抓好本土人才培养,与山东大学合作,从全市信息产业企业中筛选40名专业技术人才,由市政府出资委托培养信息工程硕士。充分发挥与邹城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的国内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技术优势,培养信息化建设应用型人才。市委党校将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培训列为教学内容,着力培养信息产业发展管理人才。启动电子商务万人大培训,在浙江大学举办高端管理人才研修班等活动,着力培养一批技能型、实用型创新人才,形成了多层次人才培养格局。三是强化金融保障。成立科技金融创新联盟,引导银行设立科技信贷专营机构,为信息产业技术项目和企业提供贷款,搭建起创新链对接资金链的合作平台。市政府出资1250万元,与山东省科创投资公司合作,设立5000万元的“天使基金”,重点扶持培育高科技、信息化项目,帮助企业破解资金制约,逐步建成“投、保、贷、补、扶”一体化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同时筑巢引凤,加快建设高端产业园区。坚持高端集聚、高端引领,把园区和平台建设作为重要的基础性工程,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着力打造一批创新园区、创新平台,持续提升信息产业的集聚承载和创新孵化能力。一是打造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园区。主动融入全市信息产业发展“一核多园”布局,以工业机器人应用产业为主攻方向,规划建设了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园区,着力打造集研发、制造、培训、销售为一体的智能装备聚集区。目前,已经成立山东正方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公司,研发、人才、商务、公共技术设备、融资和宣传推广等支撑要素正在逐步完善。二是提升一批创新平台。突出项目孵化、成果转化、招才引智等功能,建成了大学科技园、化工研究院等一批创新平台,有力推动了产学研结合,3D打印等一批信息化企业正在加速培育和孵化。目前,已拥有济宁市级以上创新平台80余家,大学科技园成为科技企业孵化器,化工研究院正在努力打造成为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精细化工中试平台。三是打造青岛保税港区济宁(邹城)功能园区。把保税功能区作为扩大对外开放、吸纳集聚信息产业的重要载体平台,伴随着保税物流中心、保税仓库等配套功能的逐步完善,跨境电商、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等产业正在集聚发展,齐鲁农产品交易大厦、回力鞋业北方分拨中心等项目正在加快建设,一批信息化的进出口公司、外向型企业正在加快推进。四是打造临港物流产业园区。由正方公司牵头,与兖矿集团、太阳纸业、鲁泰煤业等合作,投资4.5亿元建设年吞吐量1200万吨的临港物流产业园,服务于济宁东部大型工业聚集区,带动信息服务、现代仓储、物流贸易等相关产业发展,目前整体设计已获批复,各项工作正在加快推进。

还要坚持龙头为要,着力打造信息产业集群。立足现实基础,重点围绕机器人、电子商务、大数据、软件服务等产业,突出抓龙头、强配套,打造形成高端化集群化产业体系,整体提升发展水平。一是加快发展机器人产业。依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山东大学、库卡机器人等高校院所,成立山东省家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研究院,扎实开展机器人技术研究、成果转化和信息服务。成立工业机器人产业联盟,成功举办了全省、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和届工业机器人产业联盟峰会。建成诺博泰机器人等一批龙头企业,济南冠森、北京金雨洪源等公司已经签约,即将落地,大合兄弟科技切割机器人等一批项目正在洽谈推进。二是加快发展电子商务产业。抓住“互联网+”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与阿里巴巴、中国网库集团等国内知名电商合作,投资5亿元,建设了集网络交易、信息共享、创业融资等于一体的鲁南电商产业园,目前,已有阿里巴巴、圣家乐购等55家电商物流企业入驻,聚美优品、圣人经贸等10余家企业正在洽谈入驻。同时,启动实施农村淘宝试点县创建工作,启动运营了农村淘宝邹城服务中心,建成村级服务站45家,交易额居全省前列。三是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产业。把市场规模大、应用渗透广、产业链带动强的战略性信息服务产业作为突破重点,成立了邹城微联科技微商联盟,在信息共享、数据支持等方面提供信息服务,目前加盟商铺150余家。呼叫中心产业园、上海河马动漫产业园、晟峰软件科技产业园等一批信息服务项目正在加快建设,职教园区与德国库卡等达成合作意向,重点开展软件实训、服务外包以及电子商务等培训服务。

更重要的是坚持项目带动,增强产业发展驱动力。坚持把信息技术融入工业经济转型、现代农业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突破一批科技型、信息化产业项目。一是实施一批工业化信息化深度融合项目。主动适应新型工业化发展趋势,围绕打造工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的目标定位,在两化深度融合中催生了一批高端高效高质项目。太阳宏河纸业年产30万吨天然纤维素、泰山玻纤邹城公司5万吨电子纱、恒华慧谷高效环保消防器材等一批业内领先的转调创项目正在加快建设,衡远新能源、游骑兵电控、济信汽车配件等一批融合性新兴产业项目已经建成投产,山东天能新能源电子产品、国家千人专家团队航空飞行模拟器等一批高科技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二是实施一批农业信息化项目。更多地把信息化技术手段融入到现代农业发展之中,建设林果科技研究院,进一步提升优质品种研发、农业科技应用水平。把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等现代技术融入到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首批香城镇、城前镇、中心店镇3处示范区正在进行物联网应用、产品质量追溯等试点。同时,绿鑫春、三山农业等农业龙头企业正在运用信息化技术,提升产品质量、开展市场推广。三是实施“智慧城市”建设项目。以孟子湖新区为试点,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整合创新城市规划、城市管理、医疗卫生、政务服务、文化旅游等领域的信息化建设,提升城市管理的精细化、科学化水平,着力打造“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智慧城市。

强化技术改造,推动信息产业提档升级。立足传统企业数量多的实际,把信息化改造作为推动传统企业提档升级的重要抓手,通过自主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突破一批核心技术,促进产品换代升级,拓展信息产业发展空间,推进企业跨越崛起。一方面支持企业运用信息技术提升研发能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知名企业集团开展合作,共建研发机构,开展技术联合攻关、成果转让转化,全面提升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目前,全市90%的骨干企业建立了研发机构,其中,3家、省级23家,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33家。另一方面支持企业运用信息技术推进技术改造。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开展技术改造,不断提高产品设计、生产、工艺、管理等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和产品竞争力。总投资240亿元的54项重点技改项目正在深入实施,金科星矿用智能变频一体机、天工机电纯电动轨道牵引机车、兖煤黑豹高效智能掘锚护一体机等改造项目正在快速推进。

未来几年,邹城市将坚持以推进产业规模化、特色化、高端化为目标,培育大企业、主攻大项目、开展大招商、建设大载体,打造一批特色产业基地。坚持产业联动,加大政策聚焦、要素聚焦力度,形成全市上下协调推进的工作局面,全力构建现代工业体系,力争电子信息产业5年内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

延伸阅读:

发商如何坐地生财:一块地捂20年房价涨近百倍

省级不动产登记职责完成整合 市县仍待"补课"

中国家庭房产拥有率83.43% 40%有二套房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精彩评论

亲,登陆后才可发表评论哦~,立即登录

发布已输入0/200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